【观影】《敦刻尔克》:一部充满自私与恐惧的主旋律影片
这是“书影斑斓”陪伴你的第 67 天
敦刻尔克 Dunkirk (2017)
导演: 克里斯托弗·诺兰
编剧: 克里斯托弗·诺兰
主演: 菲恩·怀特海德 / 汤姆·格林-卡尼 / 杰克·劳登 / 哈里·斯泰尔斯 / 阿纽林·巴纳德 /
类型: 剧情 / 历史 / 战争
官方网站: www.dunkirkmovie.com
制片国家/地区: 英国 / 法国 / 美国 / 荷兰
语言: 英语 / 法语 / 德语
上映日期: 2017-09-01(中国大陆) / 2017-07-13(伦敦首映) / 2017-07-21(美国)
片长: 107分钟
又名: 敦刻尔克大撤退 / 敦克尔克大行动(台) / 邓寇克大行动(港)
IMDb链接:8.4
豆瓣评分:8.6
《敦刻尔克》
一部充满自私与恐惧的主旋律影片
作者|张宏伟
这是“书影斑斓”发布的第 110 篇原创文章
影片背景
敦刻尔克大撤退( Dunkirk Evacuation)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军事撤退行动。
1940年5月25日,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,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,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。
这项代号为“发电机计划”的行动使英国最终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。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,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,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。
此次撤离,意味着欧洲大陆落入法西斯势力之手。(资料来源于互动百科)
全文共 1820 个字,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。
作为诺兰导演的粉丝,这部期盼已久的影片《敦刻尔克》,没有让我失望。
诺兰导演的影片,以独特的叙事方法、对于影片中时间线的精密控制而著称,2010年他拍摄的《盗梦空间》就是极好的例子。
在这部《敦刻尔克》中,诺兰用近乎素描的手法,将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军空战的一小时、海面上英国军舰及渔船营救士兵的一天,以及海滩上数十万等待救援英军的一周。
通过交叉剪辑,将三条时间线无缝衔接在一起,配以贯穿影片始终的紧张压迫的配乐,使观众的现场代入感从影片开始直至结束。
诺兰版《敦刻尔克》的拍摄手法,与其他战争影片有明显的不同:既没有血肉横飞的血腥场面,也没有感人至深的男女情感戏,甚至都没有一条完整的故事主线。
与其他弘扬主旋律影片中时刻飘荡的爱国热血与牺牲精神不同,诺兰版的《敦刻尔克》,没有冲锋号角、没有英雄联盟,在压抑又克制的基调下,用人性的自私与恐惧,拍摄出了一部描写英军大溃逃的精彩历史战争影片。
这种自私与恐惧,贯穿了整部影片始终。而这种令人不安的刻画角度,才是诺兰执导下的主旋律影片,真正不同寻常之处。
诺兰在影片中,没有安排感情戏,剧中甚至连一个女主角都没有。不但如此,即便是剧中人物的冲突戏,诺兰也处理的克制与内敛,点到即止。没有嚎叫、没有咆哮、没有哭天喊地,唯有写在每一个军官和士兵脸上的恐惧,以及面对死亡时的麻木。
影片一开始,便是英国士兵汤米(菲昂·怀特海德饰)在德军不知从何处射击出的密集子弹的追击下,一路狂奔。身边其他战友一个接一个被击中,汤米侥幸逃脱德军的子弹,狼狈地逃奔到自己部队的阵地。
这个开场片段,清晰地预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:逃命!以及贯穿影片始终的主基调:恐惧!
这种逃命,是不顾一切地溃逃。这种不顾一切,甚至包括不惜牺牲战友的生命;而这种恐惧,是面对无形无影却又无处不在的德军袭击时,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。
不得不说,诺兰在影片中,对于令人恐惧的德军袭击的描述方式,堪称绝妙。
诺兰选择了亚洲恐怖片常用的拍摄技巧:看不见的恐惧,才是真正的恐惧。
这种看不见的恐惧,表现在德军那无所不在但又不见踪影的射击与轰炸中、表现在士兵与军官凝望空中或远方时,那绝望的表情。
02
场景一:德军轰炸海滩,海滩上那由远及近的爆炸,有序又冷酷地逼近主角,从主角汤米的第一视角镜头中,配合着一步紧似一步的配乐,观众可以恐惧地感觉到死亡一步步地临近。
场景二:一群英军士兵藏身在海滩上一艘搁浅的民用拖网渔船中,突然,枪声响起,船舱壁上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弹孔。这是德军在练习射击,冷静却又残酷。船外的德军看不见,但危险却能真切地感受到,船舱内的英军士兵,如同被野兽抓住的猎物,在野兽冷酷地注视下,慢慢死亡。
为了营救被困海滩的40万英军士兵,英国政府征用了许多民用渔船、游艇,这些普通民众冒着生命危险,渡海营救英军士兵,这样的主题,无论如何都算是一部主旋律爱国影片。
但是,如果影片中充满了正能量、热血、为他人牺牲等感人情节,也就不是诺兰拍的影片了。
相反,影片中对于人性自私与恐惧的描写,贯穿影片始终:
场景一:海堤上,等待登船的士兵密密麻麻,但负责维持秩序的英国士兵只让英国士兵登船,面对几名盟军法国士兵,英军士兵冷酷拒绝:“不,你们有你们法国的船只,这里只让英国士兵登船,只让英国士兵登船!”
场景二:英国将军来到海堤,面对部下关于撤退方案的疑问。
将军说:“丘吉尔首相公开场合说,我们要与盟军肩并肩作战!”
“那私底下呢?”下属问道。
“把我们的英国士兵都带回来!”将军如此回答。
场景三:一群英国士兵被困渔船,需要有人冒着被德军打死的危险爬出船外卸掉负重。面对死亡的恐惧,炮兵亚历克斯(哈利·斯泰尔斯饰)指着影片另一个主角吉布森(阿纽林·巴纳德饰)说,“让他去,他是德国间谍,因为他一直没有说过有一句话!”
当得知吉布森是一名法国士兵时,炮兵亚历克斯依旧命令他第一个爬出去,然后,命令汤米第二个爬出去,并恶狠狠地说:“我们是一个团的,这里我们说了算!”
03
这就是人性,在面对巨大的死亡威胁之下,你又能盼望一个人有多么伟大无私的表现呢?
导演诺兰没有回避人性中的弱点,他在影片中,反而将这种真实的人性毫无顾忌地展现出来。
不同的是,在《敦刻尔克》中,这种自私与恐惧,丝毫不影响影片对于爱国主题的刻画。
正是诺兰展现出了这种真实的人性,才使整部影片中战争的残酷显得如此真实,相应的,爱国的基调也更加悲壮。
在极端环境下,人性,从来就是不堪的。我们盼望他人有无私的伟大人性,盼望舍己为人的英雄可以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。
但是,面对真实而又残酷的世界,我们更应该有直面人性阴暗的勇气。
对于人性,我们不应幻想,亦不应失望。
本文配图:豆瓣网
往期精彩文章
书影斑斓
一个有角度、有深度、有温度的读书公众号
请长按二维码关注“书影斑斓”
投稿邮箱:zhw-rw@163.com
(注:“书影斑斓”公众号内所有文章均为署名作者的原创,欢迎转发朋友圈,如若转载请与后台联系。本文所有图片、视频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,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。)